李政道,除了拿下诺贝尔奖,他还是中美核武器技术交流的幕后英雄
1990年春,北京西郊的办公室里,一纸批文从外交部流转到科学院,寥寥数字却松开了中美学者被迫收紧的对话。文件允许科学家以“非官方”身份探讨军备控制,读来平静,却把两年悬而未决的沟通重新点亮。彼时,李政道已在幕后忙碌数十月,那个午餐的伏笔终于兑现。
1990年春,北京西郊的办公室里,一纸批文从外交部流转到科学院,寥寥数字却松开了中美学者被迫收紧的对话。文件允许科学家以“非官方”身份探讨军备控制,读来平静,却把两年悬而未决的沟通重新点亮。彼时,李政道已在幕后忙碌数十月,那个午餐的伏笔终于兑现。
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民教育的今天,提起最厉害的高校,可能所有人都会下意识的说出北大,清华的名字。
你敢信?一只烤鸭竟促成了中美军控对话的重要进展!1988年,潘诺夫斯基访华,一心想探核军控情况,却因难见朱光亚而失望。直到李政道请吃北京烤鸭,才让潘与朱光亚围桌而坐,朱一句“尽全力”让潘觉得此行值了。李政道幕后多方运作,提前铺垫科技交流。此后,在他推动下,中美
1988 年5 月18 日,沃尔夫冈·“皮弗”·潘诺夫斯基,这位斯坦福直线粒子加速器中心的荣休主任,刚刚在北京的一个饭店里和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、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一起早餐,现在要赶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。潘诺夫斯基是一位杰出的实验粒子物理学家,几年